樟颈曼盲蝽4月下旬发生预测
2022年4月中旬,采用路线踏查和标准地监测方法,对合肥市城区樟颈曼盲蝽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,涉及主要区域包括:塘西河公园、大蜀山、市政务中心、环城公园、庐州公园、安徽农业大学等,具体发生情况与趋势预测如下:
1、发生与危害
(1)寄主植物:为害樟树;
(2)危害部位:樟颈曼盲蝽喜食树上部嫩叶, 对其造成严重的为害。而若虫通常停留在大而老的叶片上,樟颈曼盲蝽为害高峰期为8、9月份。若虫取食时将口器插入叶肉组织, 边取食腹部边上下抖动。被危害的叶片会在正反两面形成不规则的褐斑。褐斑外缘黄褐色, 危害严重者为红褐色, 同时叶片背面有少量黑色点状分泌物,樟颈曼盲蝽刺吸后会导致大量落叶, 严重的甚至会使得整个枝条的叶片落光, 变成秃枝。尤其植株的中上部叶片掉落明显, 出现秃顶。受害严重的植株将不再抽秋梢, 并且在入冬以后整个植株呈黄色;受害程度中等的树木, 秋梢萌发不整齐, 萌发的枝条比正常枝条纤细, 叶片也比较小。当叶片出现大量褐色斑时, 樟颈曼盲蝽会转移到其它健康的叶片上继续为害。
(3)发生区域危害程度:市区广泛分布(塘西河公园、大蜀山、市政务中心、环城公园、庐州公园、安徽农业大学)危害属于轻度;
(4)危害症状(如下图2022年4月17日):
樟颈曼盲蝽若虫
2、发生预测
樟颈曼盲蝽以卵在樟叶柄、主脉及嫩枝皮层内越冬。4月上旬越冬卵(第一代)开始孵化,并开始对樟树也变造成危害;目前,樟颈曼盲蝽处于2-3龄若虫期,预计进入4约下旬若虫继续加重危害,第一代成虫将于5月上旬出现。
3、防治措施
(1)林业技术措施
及时清除病虫枝叶和杂草,集中烧毁,减少虫源;增强树势提高林木的抗病虫能力。应加强肥水管理,对行道树和绿地零星栽植的树,进行整枝疏叶,使其保持通风,透光,创造不利于害虫生长繁殖的环境条件,增强树势,提高抗力,降低危害。
(2)物理防治
樟颈曼盲蝽成虫具有趋黄性,利用黄色的频振式杀灯或黄色诱虫板可进行诱杀, 4月下旬开始,每隔50m左右可挂一频振式杀虫灯, 可诱杀樟颈曼盲蝽,有效控制其危害。
(3)化学防治
化学防治:在第1、2代若虫期、成虫期,采用10%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~1500倍液、25%(溴氰菊酯)1500倍液或0.5%的苦参碱水剂800~1000倍液喷雾防治。